豫见手绘,设计本源的感性回归

2015-10-1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设计师渐渐忽略了手绘这一最基本的技能,也许是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的缘故吧,如今的设计师普遍已经成为一个功能性职业的代名词。设计趋向程序化,让设计师作品个人魅力附加值大打折扣。而那些能够将设计升华到艺术层面的设计师往往占据了这个领域的高端地位。

  当前,设计师群体正在倡导着各式各样的回归,无论是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还是回归到更高层次的艺术美学层面,其实都可以看做是设计的一种感性回归。在这样的情形下,手绘作为设计的感性表达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重视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豫见手绘,设计本源的感性回归

  线条的勾勒的背后是跳跃的思维

  设计师用“手绘“,就像作家用“手写“,“图像”与“文字”就是视觉表达工具。作家不会写字的话,那会被人笑死,不管他写的好看不好看;同样的,设计师不会画图的话,也会被人笑死,不管他画的好看不好看。手绘可以放慢你的感官,细腻的体察不同元素的感受,从而达到对所表达作品的完善的理解。

  在看过许多设计师的手绘作品后,我发现,在那些龙飞凤舞的线条背后,闪烁着设计师们跳跃性思维的智慧光芒。其实说到底,手绘更多还是一种创作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更多的是构想。

  构想是抽象的东西,而设计不仅要与他人交流,更主要是要不断与自己交流,将全部的过程停留在抽象的思考是不现实的,必须要一些可视化的模型,比如手绘、计算机设计图或者各种原型样机等等,同他人交流,这些工作当然可以委托他人来实现,在设计师的监督之下,可是与自己交流的时候,基本上需要找到一种探索的可视化模型表达方式,而手绘是最基本的,手绘任何人都会,稍微有一点训练就是。

  在国内外设计潮流更加注重人本设计的趋势下,设计师对于手绘的掌握程度很大一部分决定了设计师作品的表达。在笔者看来,设计就是要Creating while experiencing,只有在生活的过程中,思维才更有灵性。 所以我看到很多优秀的设计师都会随身带着自己的小册子,随处坐下来就能把能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不会手绘可以做设计但会在进步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手绘带来的造型能力和色感的提升是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设计这一概念不断膨胀,但我始终认为在手绘过程中习得的大局观和细节掌控能力可以让设计师受益良多。

 感性的表达,一笔一划总关情

  提笔作画,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作者的个人色彩。那一笔笔雄姿英发、苍劲有力的线条和色彩的搭配将设计师个人文化素养和对于设计作品的理解跃然纸上。

  手绘表现的形象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水平,是艺术赋环境形象以精神和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品质和价值的体现,更是体现人们对生活的追求。精湛的表现技能成熟于不断的积累和思学磨练之中,在深遂的艺术之海中探索和追求,是对设计师的韧性、气质、品格的培养过程。就手绘表现而言,“约束中的自由”是手绘表现对技法的认知和表现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归于成熟的表现,表现美是心灵感悟的成熟、是表现的自由。用艺术手法将精神和生命注入环境形象是表现的艺术目标,在此过程中设计师去揭示艺术真谛和美的情趣时,情感获得的就不仅是环境的表象形式,而是设计艺术的灿烂和珍贵价值。

  豫见手绘,中原设计青春正当时

  中国古代素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尤其是好的绘画作品能够透露出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于生活的理解。设计类手绘虽然更多的追求一种设计成果表现性,但对于高端设计师而言,设计中所蕴含的个人文化积淀,其实在草图部分就已无处不在。

  说到文化,我们不能不提及中原腹地——河南。作为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原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如今的中原设计虽然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设计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近些年,中原设计在设计理念和技法等方面的成熟之处。特别是对于手绘这种设计师个人作品表现工具的日益重视,无论是行业机构的推动也好,设计师个人的表现需求也罢,手绘文化在中原大地,正在绽放出充满创造力的花朵。相信这朵花会在中原建筑文化的灌溉下,结出光彩夺目的果实。

       (声明:新浪家居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李泽世

0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